城市管理立異實踐論壇暨我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武漢舉辦。相關專家和行業代表齊聚江漢區,共同探討城市管理服務的理論與實踐。
「才智城市」成為本次活動的高頻詞。據我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現,當前我國才智城市的試點已超過700個,開展新型才智城市頂層規劃的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地級市別離達94%和71%。
世界歐亞科學院院士、住宅和城鄉建造部原副部長、我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認為,在才智城市的建造中,政府要更重視才智城市中的「公共品」,比如政府網站的「一網通辦」,以及才智教育、才智醫療、才智交通等,這些「公共品」構成了才智城市的「四梁八柱」。
在我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譚建榮看來,才智城市不是「城市信息化」等概念的簡單晉級,而是通過構建以政府、企業、市民為主題的交互與共享信息平臺,為城市管理與運營供給更加「快捷、高效、靈敏」的決策支撐與行動工具。
從開展趨勢看,才智城市開展形式正在從政府主導、建造為主、建運別離,開端向政企合作、建運一體、長效運營改變,而建造運營主體也開端向供給持續服務的城市運營服務商轉型。
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物雲)董事長朱保全介紹了萬物雲與當地政府合作、開展城市服務的經驗。他介紹,江漢區唐家墩大街引入萬物雲全域智能運營形式後,提升了大街物業服務質量,遭到廣大群眾的好評。2022年12月,江漢區「全域智能運營」城市管理形式也榮獲「ICT我國(2022)典型事例」的「最佳立異前鋒事例」,為國內城市基層管理供給了優質樣本。
據了解,萬物雲於2018年首次提出「物業城市」形式,並在2022年將其晉級為全域智能運營形式。到目前已在成都、武漢、深圳、廣州、青島、廈門等全國36個城市落地84個城市服務項目。朱保全表示,萬物雲作為城市服務的積極探索者與參與者,在「機製+技能+運營」上構成立異的三輪驅動,已走出一條城市服務的差異化之路。
此次活動由我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管理專業委員會與萬物雲共同主辦。當天,產學研各界聯合發布了《城市服務日建議》,建議由我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管理專委會、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萬物雲、武漢金融街、華為雲等多方聯合建議,建議共研一套城市服務行業標準、共建一個城市服務才智運營平臺、共創一個城市服務生態聯盟、共享城市服務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