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昌頻頻登上熱搜,「五一」期間更是進入旅行熱度飆升榜前十。有著深沈前史文明沈澱的南昌生機四射,展現出全新相貌南昌把開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構建「4+4+X」新型工業體系,即四大戰略性新式支柱工業(轎車及新能源轎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配備)、四大特征優勢傳統工業(綠色食品、現代輕紡、新型材料、機電配備製作)及若幹生產性服務業南昌重視打造青年開展型城市,在城市建設、方針出臺等方面,活躍環繞青年需求打開,為各路英才施展抱負、大顯神通發明條件文 |《了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興文 余賢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這是一座有著深沈底蘊與前史榮光的千年名城——享譽古今的《滕王閣序》在這兒寫就;別出心裁的八大山人在這兒揮毫;轟動全國的「海昏侯墓」在這兒問世;驚天動地的「八一起義」在這兒打響;影響深遠的「小平小道」從這兒走向遠方……這是一座充溢生機希望與勃勃生機的現代都會——滕王閣、萬壽宮打卡地遊人如織、人潮湧動,頻上熱搜成為「新晉網紅」,旅行熱度攀升;敢想敢幹聳立潮頭,擁抱新式工業,著力推動傳統工業轉型晉級;越來越多青年景仰而來立異創業。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今日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江西南昌,向「潮」而行,再現《滕王閣序》名局面。
新時代新征程。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李紅軍說,南昌在全國區域開展格式中具有承東啟西、交流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區位優勢顯著,前史文明厚重,秉持「自傲、發奮、同心」的精力,全市上下正堅持不懈深入施行強省會戰略,著力提高城市開展首位度和歸納競爭力,引領帶動大南昌都市圈高質量開展。
文以興城 激活古都文脈入夜,萬壽宮前史文明街區燈火通明,比肩接踵。鯤茶閣樓上,漢服小姐姐薄紗遮面、臨窗而坐,琵琶悠揚。「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就這樣從詩文走入實際,一批批遊客景仰打卡。
從「學生齊誦《滕王閣序》」刷屏,到成為「特種兵式」旅行打卡地,今年以來,南昌頻頻登上熱搜,「五一」期間更是進入旅行熱度飆升榜前十。
一組數據引人註目:今年4月29日至5月3日,南昌地鐵客流總數833.1萬人次,改寫同期前史紀錄;南昌西站到發旅客111萬人,較2019年「五一」期間增加66.74%;萬壽宮前史文明街區人潮湧動,累計招待遊客約103.6萬人次。
「南昌,為什麽突然就火了?」「南昌為何能成為新晉網紅?」網絡上,這樣的評論越來越多。
立異文明業態,構思集市生機迎面。
紅谷灘摩天輪下的鴻鵠裏文明藝術中心,每到周末便熙熙攘攘,音樂會、脫口秀、戲法秀連續演出;699文明構思園,集影院、演藝、音樂酒吧多種業態為一體,各類主題構思集市深受年輕人喜歡;東湖意庫文明構思園內,構思規劃、展覽演藝、特征餐飲隨處可見,工業遺存被改造成為網紅打卡地……南昌市文旅新廣局副局長劉芳香介紹,近年來,南昌聚焦新階段消費者對消費的新期盼,既重視「塑形」,經過一系列文旅活動為消費引流,又重視「鑄魂」,著力打造新場景、新業態。
向「潮」而行,讓一座城市的文旅消費「四季常青」。
珠寶街,是一條充溢煙火氣的南昌老街。這條僅400余米長的小巷子有餐飲店81家,今年以來日均客流從3萬人次暴漲到「五一」期間日均客流22萬人次。「頂峰時,我們店一天排號達1300多號。」陳記手工綠豆餅店東裘小艷說。
激活文明記憶,引發心底的鄉愁。
溪霞吹糖人、流湖棕編、幽蘭畫堂……走進萬壽宮前史文明街區,各類本鄉非物質文明遺產走進人們視界,引發世人深藏於心的鄉愁,最多時一天招引上萬名遊客到訪。
「這些民俗活動鮮活有趣,讓我重溫小時候的美好時光。」南昌市民李悅雯特意帶家人前來,在這兒尋訪老街巷、感觸古代販子生活、品嘗傳統贛派小吃。
不只是萬壽宮,一個個前史文明街區的興起,讓南昌被越來越多人「看見」。
在南昌原城紀城市文明街區,逛一逛彌漫著古樸唱腔的贛戲茶鋪,嘗一嘗散落在騎樓裏的白糖軟糕,一街一巷、一磚一瓦,每棟建築都是前史的影子,每條街巷都藏著歲月的痕跡。
原城紀負責人、江西小馬文明旅行開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震說,原城紀復原民國時期以來南昌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精華,經過各種方式發掘、復原城市記憶,目的就是引發現代都市人的鄉愁。
在繩金塔前史文明街區,集江西原生文明、城市藝術文明、繩金塔祈福文明三大主題於一體,國風演藝、民俗表演、互動NPC等新玩法不時演出,人氣繼續高漲,開街迎客至今已招引百萬人次客流。
發掘文明底蘊,觸摸文明脈動。
「背《滕王閣序》,暢遊南昌!」今年以來,到南昌背《滕王閣序》、免門票享優惠,成為一大搶手打卡活動。為滿足遊客背書需求,南昌市還利用最新的AI數字人技術,打造多個「智能背序亭」。
立足江南名樓滕王閣,南昌近年來推出「尋夢滕王閣」大型實景演藝,合作全息數字影像技術等聲、光、電藝術手法,讓遊客近距離觀摩「滕王宴樂」。「滕王閣夜晚敞開,使遊客數量增加了三分之一。」滕王閣管理處經營部副總經理胡修宇說。
一篇名序、一座名樓與一個城市的相互成果,見證著文明的力量。
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江西革新烈士紀念堂、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等地來一場紅色之旅,在「英豪城」思念前輩的鬥爭前史;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跟從一件件前史文物感觸兩千年前「漢和全國」的文明;去八大山人紀念館,經過一幅幅真跡走進前史名家的藝術國際……文以載道,文以興城。有著深沈前史文明沈澱的南昌生機四射,展現出全新相貌。
工業躍升 挺起工業脊柱2022年,新簽訂單同比增加超53%、經營收入同比增加約52.5%……走進新完工的南昌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展廳,兩幅柱狀圖的對比引人關註。
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下,中微公司為什麽能完成如此增速?
強省會,首在強工業。南昌市市長萬廣明說,南昌始終堅持不懈遵循省委、省政府決議方案部署,瞄準「打造先進製作業集聚開展中心」方針定位,挺起工業脊柱,彰顯省會擔當。
近年來,南昌把開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構建「4+4+X」新型工業體系,即四大戰略性新式支柱工業(轎車及新能源轎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配備)、四大特征優勢傳統工業(綠色食品、現代輕紡、新型材料、機電配備製作)及若幹生產性服務業,活躍「招大引強」,奮力打造現代化工業體系。
向高,現代製作蓬勃開展。
穿梭的無人搬運小車負責物料運送;「5G+全息感知體系」擔當「質檢員」;5G智能體系時刻監控各種操作細節……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出現在青山湖區多家針紡企業。
「三件出口文明衫,一件來自青山湖。」作為全國第四大針織服裝類工業基地,青山湖區現在具有各類針紡企業超越2000家。
聚焦規劃、印染、製作等工業鏈中心環節,當地大力推動智能吊掛體系、柔性整燙體系、立體倉庫等智能化設備使用,以及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工業加快完成從「小、散、弱」向「高、大、強」轉變。
青山湖區委書記袁一旦介紹,現在,當地針紡工業規模已打破500億元,具有智能化數控設備5000多臺。下一步,將在加快轉型、優化服務、延伸鏈條上下功夫,繼續做大工業規模,大力推動現代針紡工業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綠色化開展。
不只針紡工業,南昌近年來瞄準移動智能終端、LED等工業,繪製工業鏈條圖,不斷鑄鏈、補鏈、延鏈、強鏈。全市聚集了300多家相關企業,已初步形成移動終端、數字視聽、LED「三箭齊發」工業格式,電子信息工業經營收入由2012年的177.7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2033億元,移動智能終端年產量已超越1億臺。
工業鏈的晉級,離不開立異鏈的支撐。
今年4月底,江西首個省實驗室「南昌實驗室」發動建設,並按照「企業化科教交融」機製運轉,將基礎研討、技術立異、產品發明和高端使用有機交融在一起,孵育高科技工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西研討院、北京大學南昌立異研討院、同濟大學南昌智能轎車研討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南昌研討院……在機製立異一起,南昌放眼全國大院名校「借腦引智」,環繞工業鏈布局立異鏈。
江西省高層次人才工業園,集聚了12位院士、1000余名各類人才、82個人才項目,成為全省高層次人才立異創業的「新地標」。現在,南昌具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000家,約占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一。
向新,新式工業正拔節成長。
南昌東郊,瑤湖之畔。十多年前,這兒荒草叢生,還是一片水塘灘地;現在,一座現代化航空工業新城現已拔地而起。
江西中發天信航空發動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寧民介紹,現在歷經五年多時刻研發生產的一款小型發動機現已定型。
作為新中國榜首架飛機誕生地,南昌以全工業鏈思維補短板、強弱項,全力策劃航空工業「二次光輝」。從高規範打造瑤湖機場到部省共建適航審定中心,經過多年培育,南昌航空工業已涵蓋整機研發、發動機、零部件加工、新材料、試驗試飛等多個環節,一條集研發、製作、運營於一體的航空工業鏈正加快完善。
面臨新一輪科技革新和工業變革的新機遇,挑選開展新式工業,才幹取勝明日、贏得未來。
為此,南昌搶抓VR開展先機,連續舉辦5屆國際VR工業大會,VR企業呈現加快集聚之勢,全市具有VR相關企業200多家;大力開展轎車及新能源轎車工業,構建了以江鈴集團整車事務為引領,欣旺達、麥格納動力、五十鈴發動機為中心的企業生態圈……聚鏈集群,撐起南昌高質量開展的骨架。數據顯示,2022年南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營收入攀升至7872.7億元,工業對全市GDP貢獻度位居中部省會城市榜首。
擁抱人才 積蓄科創動能8年前,自稱半導體光電子學「研討狂」的潘彬辭去華中科技大學的教職。考察創業地址時,他和團隊抱著「看看狀況」的心態來到南昌。不設任何投資門檻、不指定註冊金額及註資時刻……這兒的方針讓他心動,不久便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
「落戶後,政府部門幫我們建廠房、搭渠道,全方位處理後顧之慮。」潘彬說,爾後建立的「凱迅光電」,曾為「嫦娥四號」「天問一號」等超越50%的航天器供給太陽電池外延片。
開展的南昌巴望人才,猛進的南昌擁抱人才。
兩年前,南昌發動10萬人才來昌留昌創業工作「百場校招」活動,市委主要領導為城市代言、宣布「求賢令」,傳遞出求才愛才的決計。
以產興城,以城聚人。南昌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余正琨說,南昌十分重視打造青年開展型城市,在城市建設、方針出臺等方面,活躍環繞青年需求打開,盡力為各路英才施展抱負、大顯神通發明條件。
出臺南昌「人才10條」,給予大學畢業生和技術人才落戶獎賞、生活補助、購房補助、創業扶持、租住人才公寓等方針;立異施行「黨政儲藏人才引入方案」「大學生基層專幹選聘方案」,引入應屆優秀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全面撤銷鄉鎮落戶限製,破除各類隱形落戶門檻,簡化落戶手續……作為一名江蘇學子,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的碩士研討生劉園園挑選留昌工作創業。「落戶就有1000元獎賞和1萬~5萬元的生活補助,不只有創業融資扶持,買房還可以享受補助……優惠方針讓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有了歸屬感。」她告訴記者。
南昌如詩,是許多人心中的遠方。
南昌縣塔城鄉湖陂村,有一批「新鄉民」。他們中,有的是鄉土建築藝術家,有的是畫家,有的來自「體系內」,有的是「大廠」程序員。
37歲的陳松曾在北京、杭州等地工作過6年。從事鄉土建築規劃的他,在這兒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網上接訂單,家裏做規劃。」陳松說,這兒三面環水、景色怡人,遠離高樓大廈,令人身心放松。最近,他與妻子一道,盤活修復了村裏一棟崩塌一半的舊屋,改造成咖啡屋。
南昌縣委書記陳翔說,越來越多「新鄉民」的到來,展現出現代農村生活的招引力。近年來,南昌縣擬定出臺了支持大學畢業生和技術人才來縣留縣創業工作相關方針,經過待遇、渠道、技術、環境等給予傾斜和保障,招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工作。
隨著村莊復興的全面推動,南昌村莊正成為青年完成願望的六合。
在南昌市安義縣,江西綠能農業開展有限公司的370多位職工中,有三分之一是「80後」;28人的農機手部隊中,大部分是「90後」「00後」。他們在這兒得到了更為廣闊的開展空間。公司職業農人聶儀平夫妻倆,2022年的收入近20萬元。
近悅遠來,立異創業生機繼續迸發;錨定方針,堅定信心決計拼力向前進。猛進的南昌,正在開啟高質量開展的新篇章。
|